应用宝
(推荐中国大陆用户使用)
Google Play
(推荐非中国大陆用户使用)

温馨提示

您未授予地理位置的权限,我们无法为您开启自动导游及定位功能,请尝试使用其它浏览器打开或重新授予地理位置的权限。

激活码激活

输入激活码确认后即可正常使用

1.激活码为8位数。仅可使用在一台设备上。
2.输入时请注意区分数字0和字母o,以及数字1和字母l。

请输入正确的激活码
客服

吴哥寺(吴哥窟)

简介

00:00
00:00
欢迎您来到吴哥寺。
吴哥寺掩埋在荒烟蔓草之中四百余年,于近代才进入世人的视野,一经现世,便马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,它与整个吴哥历史遗迹一起,被评为东方的四大奇迹之一。
据碑铭记载,吴哥寺是由苏利耶拔摩二世在十二世纪前半叶所建立的,与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同时期。它不只是一座寺庙,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都城。寺庙位于城市的中心,原来的名字是“毗湿奴的殿堂”。苏耶拔摩二世是毗湿奴的信徒,与毗湿奴有关的神话故事被大量刻画在寺庙的各个角落,直到十四世纪改为佛寺后,才更名为吴哥寺,即Angkor Wat。 Angkor的意思是城,Wat 是寺。吴哥寺虽然是高棉的城市,但面积不大,大约相当于两个足球场。但您可别小看这样一个城,据推测,在全盛时期,这里的居民人数可能有百万之多。
十三世纪的时候,中国元朝的使节团南访,当时的吴哥被中国称为真腊。由于吴哥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纪录极少,中国使节团成员周达观记录的《真腊风土记》成为了吴哥文明最详尽、真切的见证。周达观初见吴哥寺,对它的印象是这样的:“石塔在南门外半里余,俗传鲁班一夜造成。鲁班墓在南门外一里许,周围可十里,石屋数百间。”柬埔寨当地则有传说,称吴哥寺乃天神因陀罗所造: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聪慧俊美的王子,因陀罗很喜欢他,就下凡来把他绑到天上去。时间久了,其他仙女受不了王子身体的气味,便集体向因陀罗抗议,因陀罗只好把他送回凡间。王子当然不开心啦,便要求因陀罗为他造一座和天上一模一样的宫殿,于是就有了吴哥寺。
吴哥寺的伟大在于它的艺术性,同时,也在于它以建筑的形式对宗教的诠释。在印度教的教义里,神居住在须弥山上,须弥山即宇宙的中心,四周以海洋环绕。为了模拟神的世界,吴哥寺的中心以层层堆高的塔象征须弥山,毗湿奴便居住在这里。国王是毗湿奴在凡间的化身,所以吴哥寺也是国王死后的陵墓。塔的外围环绕着三层方形回廊,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大,象征须弥山绵延的山脉。在回廊与城墙之间,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,目前仍可隐隐看得出街廓的痕迹。
城墙外环绕着广阔的护城河,象征环绕须弥山的海洋。护城河河面宽190米,河水引自暹粒河。以此为基础,雨季时储水防洪,干季时则据此维生。从护城河延伸开去的水道网错综复杂,是这座都城的命脉,供居民灌溉、民生之用。也有人认为,由于护城河维持地基稳固,吴哥寺才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而不颓圮。
不知道您注意到了吗,吴哥寺的正门朝西,这与吴哥城及周边大部分建筑的朝向相悖,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它是苏利耶跋摩二世为自己修建的一座皇陵,因为正门朝西,面向日落,这与印度教墓地的习俗相同;此外,外围回廊浮雕顺序是逆时针方向排列,与正常的顺序相反,而与婆罗门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方向一致。
不过不管怎么说,再强盛的帝国,都难免走向衰落的命运,吴哥也是如此,1431年,暹人攻下吴哥城,高棉人被迫迁都,吴哥便逐渐被森林掩埋,只有当地人知道它的存在。直到430年后,法国博物学家亭利•穆奥发现了吴哥遗迹,才让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
游玩指引

建议游玩时间:半天
¥
通票:一日37美元,三日62美元,七日72美元
开放时间:06:00-17:00
到达方式:包车前往
Siem Reap, Angkor
1. 门票要随身携带,进入前会检查;

2. 登上中央神龛时一定要注意安全,以防跌落。

吴哥寺(吴哥窟)

  • 1. 西参道入口

    参访吴哥寺的路线以西参道入口处为起点。参道是一座桥,跨越宽阔的护城河,直达西塔门。昂然而立的蛇神那伽与石狮,是参道最显著的地标。那伽其实就是神格化了的眼镜蛇,大多是七个头,有时也有五头或九头的造型。如同中国人自称为“龙的传人”,高棉人则认为自己是那伽的子孙。那伽象征了水的力量,也是引渡者,带领人进入神的世界,因此吴哥寺庙前方的参道,多筑有那伽造型的围栏。石狮侧过身,面朝参道,监视着要前往神灵世界参拜的人。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即参道两侧的七头那伽,其实象征着彩虹的七个颜色,因此参道又常常被称为彩虹桥。而作为栏杆的那伽只有头部,没有尾巴,说明这里是只有开头、没有结尾的地方,和彩虹一样没有尽头 ,象征着路途的遥远。桥头的右边,在绿荫浓密的菩提树下,设有一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“世界文化遗产”标识。据说这棵菩提树已有八百多岁,来自印度的菩提伽耶,由见证佛陀成道的菩提树种子生长而成。 参道的右半侧石板平整,左半侧则崎岖歪斜。在20世纪60年代,柬埔寨仍是法国的殖民地,法国政府为了让世人了解维修之前的样貌,便保留左半侧,只做支撑补强,把原貌尽量保留下来。然而日久年深,加上参访人潮蜂拥而至,承受力较差的左半侧也必须重修,才能避免倒塌的命运。在参道中段有一座平台 ,筑有阶梯,向河中延伸。平台的西北角附近,刻有一双脚掌,有人说是佛脚印,也有人认为这原本应该是巴戎寺南大门的阿修罗浮雕,误植于此 。
  • 2. 西塔门

    有趣的是,在西塔门的东面,有一尊露齿微笑的蒂娃妲女神,是整个吴哥寺唯一的一尊。古人的审美的是笑不露齿,至于为何把她雕刻成露齿,当然是无从得知,可能是某个工匠调皮所为吧。西塔门东面的这些女神雕刻虽然已经有点模糊,但仍然保存得很好,没有受到破坏。每个女神的发型都不尽相同,但她们戴的耳环重到让耳垂都拉长了,这就是为什么高棉民族又叫做“长耳族”的原因吧。您可以从这些雕刻中看出她们当时的装饰文化,比如因为天气炎热,您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手上拿着扇子,这也是当时高棉人经常使用的驱热工具。她们的脚被高棉的雕刻师刻成斜的,主要是为了突出脚趾不同的姿态。 最为生动的是,您可以在这里看到一群正在化妆的女神,她们有的插着发簪、有的插一朵花、有的在照镜子梳妆打扮,更为特别的是,这里还有三个女神,双眼皮特别深刻,与其他单眼皮的女神大不相同。十二世纪的吴哥王朝,是东南亚最强盛、最富庶的国家,文化精微,所以仙女的装束也比前的王朝所留下来的雕刻更为华美。元代原本企图要挥兵南进,将中南半岛纳入国土,可能由于周达观一行人的报告,得知真腊不容小觑,便决定取消作战计划。
  • 3. 藏经阁

    穿过西塔门,沿着参道继续往西走,眼前是一片广阔的绿地,左右两边各有一座石屋,这就是藏经阁,目前由日本的修复团队负责维修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,吴哥寺的参道、回廊与藏经阁的配置,在印度教中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:它象征着从人间到天界,需要穿越七座海洋与七座高山,以及两座桥。接近天界之时,便会遇见天神因陀罗。护城河象征海洋,回廊象征山脉,参道即是桥梁,而藏经阁,则代表因陀罗所在的天庭。参道两侧的七头那伽,象征着彩虹的七个颜色,因此参道又被称为彩虹桥。作为栏杆的那伽只有头部,没有尾巴,说明这里是只有开头、没有结尾的地方,和彩虹一样没有尽头 ,象征着路途的遥远。
还有0个景点在您下载APP打赏后解锁


        
游玩指引
景区简介
讲解点列表
定位

自动讲解
正在玩命地前往景区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