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丨新加坡地道美食,吃货必看

三毛

如果要问新加坡的传统菜系是什么,那可真的很难说,中餐、西餐、马来菜和印度菜几乎哪里都找得到,每一种菜系都有坚定的拥护者。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句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你找不到的。 

如果您时间充足,可以去甘榜格南区体验一把马来餐饮文化;再到小印度区领略一下独特的印度风情;或者去加东感受一下土生华人的文化印记;而克拉码头则是泡吧小酌的好去处;牛车水自然是必去之地,由名字就知道这里有着浓重的中式餐饮文化。下面,三毛就为您推荐几道新加坡必吃美食。


叻沙


地道叻沙汤汁混合香浓椰浆与辛辣香料,配合完美面条带来难以言喻的味蕾享受。新加坡有不同种类的叻沙。但是最出名的是土生土长的加东叻沙 (Katong Laksa)。加东叻沙是受住在加东地区的娘惹(海峡华人)引发灵感。它有色如夕阳火焰般的香辣浓汤,以椰奶和虾米(干虾仔)入味,再配搭上鲜蛤、大虾和炸鱼饼等食材。其精华之处在于面条:粗米粉被切成短条,用勺子即可轻松舀起享用。有些摊位,吃叻沙时只会给你勺子,根本不需要筷子。


辣椒螃蟹


可以说辣椒螃蟹是新加坡最伟大的烹饪发明,在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。鲜红香辣略带微甜的酱汁与肥美鲜蟹一起翻炒,酱汁渗入蟹肉带出鲜香甜辣的绝妙滋味,令人胃口大开。剥开蟹壳,酱汁涌出,沾满十指,此时此刻已顾不得失态,先吮指赏味再说!


海南鸡饭


鸡饭可以说是新加坡“国菜”。从充满市井气息的熟食中心到环境典雅的高端餐馆,这道标志性美食随处可见,深受居民和游客的喜爱。

这道菜改良自早期海南移民的“文昌鸡”,骨瘦皮纤的鸡,佐以鸡油饭享用,再以绿辣椒制成绿色蘸酱,为这道菜锦上添花。

麦士威熟食中心 (Maxwell Food Centre) 的天天海南鸡饭 (Tian Tian Hainanese Chicken Rice) 是深受大众青睐的不二之选。


印度煎饼

这道源于印度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,香飘四溢、脆爽可口。面团在大师在拍打和拉扯间华丽变身,每次品尝都十分过瘾。如今也推出各种稀奇口味的印度煎饼,如奶酪味、巧克力味、冰淇淋味,甚至还有榴莲味,既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甜点。


咖喱鱼头


咖喱鱼头是新加坡独有的菜式,是新加坡文化大熔炉的缩影。它融合了南印度爱用的咖喱香料以及华人饮食文化独爱的整个鱼头,辛辣香浓的正宗咖喱,搭配鲜嫩美味的鱼头和爽口的新鲜蔬菜一起焖煮。神经脆弱的人看到鼓起的鱼鳃和凸起的鱼眼被裹在鲜红的咖喱汁里,怕是要吓坏了吧?但是,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却是秀色可餐的盛宴,常常以米饭浸入喷香的咖喱一起享用。在这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版本的咖喱鱼头,只是咖喱的酱料配搭略有不同。有些人会加入罗望子汁来增加酸味,有些人则会加入椰奶让口感更绵密。而始终不变的是在一锅辛辣咖喱汁中摇曳的肥美红鲷鱼头,以及秋葵和茄子等蔬菜的陪衬。


咖椰吐司


烘烤切片面包里裹着冷黄油片和一大抹由椰奶和鸡蛋制成的“咖椰酱”,再配上一杯南洋咖啡或奶茶,堪称一道完美的小点。有些人将这道烤三明治当作早餐,有些人则选择作为下午茶点心享用。无论哪个时段享用咖椰吐司总是会配上两颗半生熟蛋,蛋黄呈浆状、蛋白呈半透明液状,佐以黑酱油、白胡椒粉,真是人间一大美味。


椰浆饭


辛香可口的参巴辣椒酱配上椰奶香浓的米饭,摇身变为色香味俱全的招牌美食。这道菜搭配得近乎完美:以椰奶和香兰叶烹熟的独特清新饭香,合着油煎小鱼或酥炸鸡翅、乌打(烤鱼脯)、炸江鱼仔、花生、鸡蛋、黄瓜片,和“参巴”辣椒酱(sambal chilli)一起吃。


炒萝卜糕


别以为这是西式甜点胡萝卜蛋糕的化身,本地炒萝卜糕可是不带一丝胡萝卜的橙色,只分黑白两色。颜色虽单调,味道却丰富多彩。这道小吃的主要食材其实是粘米粉和白萝卜。将材料混合搅拌蒸熟,然后切成小块,和蒜蓉、鸡蛋和俗称“菜脯”的腌渍白萝卜碎一起热炒。


中式粘米糕

这道简单的小吃起源于中国南部的潮汕地区。在那里,它是众所周知的“炒糕粿”,主要由粘米粉制成。鱼酱和甜味黑豉油用来腌制粘米糕,然后切成丁块,和鸡蛋、牡蛎、虾一起热炒而成。


罗惹

罗惹堪称本地版“沙拉”,将各种蔬菜、水果、油条等食材混杂一起,拌以醇浓的黑色酱膏,最后再缀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。酱膏是罗惹成败的关键,酱膏由虾膏、糖、酸柑汁搅拌而成,再随意添加辣椒酱搅拌。调制而成的酱膏必须是甜酸辣兼具,既开胃又可口。“罗惹”,在马来口语中意为“兼收并蓄的融合”,这道菜果然是名符其实,其食材之多样化恰恰反映了新加坡文化的多样性。


肉骨茶

说白了这就是猪骨汤,这道小食在闽南当地是传统的早餐,颜色较重,还有一股草药味儿。新加坡人则更喜欢潮州人的做法,清汤并洒有少许白胡椒。

应用宝
(推荐中国大陆用户使用)
Google Play
(推荐非中国大陆用户使用)